正在加载中...

“三聚氰胺”困扰乳业 优质奶源基地保质量

导语导语

三聚氰胺事件曝光至今整整三年,而这三年似乎这个梦魇更加强烈,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困扰着消费者--圣元性早熟、蒙牛学生奶中毒、伊利质量问题、光明包装奶发霉、小洋人奶源受污染……,老百姓需要过多少个三年才能喝上安全奶、放心奶。[网友有话]

广州市奶协王丁棉: 喝低标准牛奶不如喝开水

  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详细]

乳业标准“国情说”被指不成立:散户也可集约化

  卫生部的所谓“国情”早已不是“国情”,奶牛散户可以通过托奶所、奶农合作社的方式让生乳达到较高的标准。[详细]

凤凰调查

1.三年了,牛奶问题争议仍然不断,您怎么看?
政府庇护地方品牌、管控力度不够,该负主要责任;
企业丧失了基本道德,问题牛奶企业应当关闭;
奶农分散供奶,源头问题多多。
2.新国标之下,你还会喝国产牛奶吗?
继续喝,无所谓;
经济能力决定只能喝国产奶;
还是会尽量少喝;
再也不喝了。
3.您支持乳业新国标吗?
不支持,放宽标准会让牛奶不安全;
支持,新标准的确符合国情;
说不清。

推荐阅读

国情不是乳业新国标的挡箭牌

图片名称

  好不容易走出三聚氰胺的噩梦,如今人们却又要面对“全球最差牛奶标准”的闹心事。[详细]

三聚氰胺三年志:三年争议不断

“因为标准高所以才添加三聚氰胺”:无视监管不力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内在原因就在于我们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导致农户为达标而千方百计提高蛋白质含量,由此导致了三聚氰胺等物品的添加。”这是内蒙古奶协常务理事金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断,解决学生考试抄袭问题只要将题目出简单,然后开卷考试就可以了。这种逻辑将有关部门的监管失职撇得一干二净。[详细]

“降低标准保护散户”:鼓励生产劣质产品 反而毁了奶业

“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这也是新国标支持者的一个理由。所谓通过降低标准来“保护奶农”,就是让低成本生产的劣质产品进入供销渠道。实际上,奶农的利益并不由生产成本决定,而是由生产成本和出售价格的差异来决定。高标准的牛奶并不存在高的技术壁垒,而是需要高的成本投入。消费者可以用钱投票,此起彼伏的境外奶粉抢购潮已经证明了这点。到头来,想要保护的民族奶业反而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详细]

“中国制造”的乳品纷纷走出国门:“牛情”并非那么差

这一切论断的基础是中国奶牛不行,挤出来的牛奶质量天然低。然而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是,作为一个出口型国家,中国制造的乳品都能走出国门,达到国际甚至更高的标准,这足以说明现行的生产水平并非宣传中那么低下。所不同的是对外和对内所采取的标准和态度。[详细]

奶业标准激辩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日,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称乳业新国标是 “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世界乳业之耻!”

模式之困与标准之惑

“绑架说”与“国情说”,表面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中国乳业发展模式的典型症候,一体两面。其实,利益的最大享受者还是龙头乳企。[详细]

“高标准”未必喝得上“放心奶”

一个好的标准可以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有缺陷的标准可能会毁掉一个行业。以目前的舆论来看,新国标不是一个“好标准”。[详细]

决策机构将食品安全和民生问题混为一谈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一位专家一言以蔽之,新国标将“食品安全问题和民生问题混为一谈了”,从而可能坐失行业自新的机遇。[详细]

食品安全规范首先考虑的应是公众健康

食品生产规范是一种公共卫生决策,前提是把公众健康的风险降到足够低。在此基础上,才考虑给生产者尽量大的操作空间,以降低社会成本。[详细]

三聚氰胺三年志:乳业安全问题频发

图片名称

学生奶"中毒"事件调查:蒙牛又涉毒 谁是制造者

陕西推行学生蛋奶工程两年以来,先后发生的七起"中毒"事件中,蒙牛一家就涉嫌五起。而最近的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则是三聚氰胺风波之后,国内乳业最大一起群体性"中毒"事件。虽官方结论认为与蒙牛牛奶质量无关,但依然无法消除公众的疑惑。

这是三聚氰胺风波之后,国内乳业最大一起群体性"中毒"事件,也是蒙牛所遭受的最新一起信任危机事件。[详细]

湖南女婴饮圣元现性早熟

家住株洲市醴陵市建设西路的漆女士向本报反映,其4个月大的小孩喝了3个月的圣元牛奶后,出现了乳房大、外阴充血等性早熟症状。3个月来孩子一共喝了12罐牛奶,按照每罐900克计已超过10千克。[详细]

榆林小学生饮蒙牛集体中毒

图片名称

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部分学生在饮用了统一配送的某知名品牌牛奶后出现集体中毒症状,251人身体出现不适,其中16人有发烧、肚痛、腹泻等明显中毒症状。中毒原因是喝了宝鸡生产的蒙牛纯牛奶所致。 [详细]

光明牛奶包装盒肿胀发霉

图片名称

李先生5月2日在大润发超市购买了2箱光明牛奶,生产日期是3月4日,保质期6个月。没喝几天,我发现箱内的牛奶包装盒上有发霉、长毛情况,打开另一箱牛奶中,也有类似情况,有几盒已经严重涨盒。[详细]

今天我们还能喝牛奶吗?

喝什么牛奶成了一个大问题

某些乳品对国人,尤其是对孩子的伤害。这种伤害让人心有余悸,并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今天我们在三聚氰胺毒奶的阴影还未消失之时,"激素奶"又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最先危害到最脆弱的孩子。还能喝牛奶吗?[详细]

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那还不如喝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这场关于乳业标准的业内讨论,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详细]

国情不是乳业新国标降低的理由

有网民认为,自从出了个"三聚氰胺",中国乳制品这锅汤就变得有点馊,只是没想到馊得这么厉害———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喝"全球最差"的牛奶。[详细]

危机公关能否造出一杯好牛奶

一个企业真正要做的,是时刻心挂消费者,而不是一味迎合和讨好政府。事实是,一方面蒙牛构造自己美丽公众外衣,一方面消费者在网络上无奈投诉;消费者想要看到的,不是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光鲜亮丽的蒙牛,而是手中一杯货真价实、新鲜可口、安全放心的牛奶。[详细]

三聚氰胺三年志:乳业三巨头梦魇

图片名称

2008年乳业三巨头曾公开向消费者道歉 证明牛奶安全可放心饮用

在"问题奶粉"风波披露一个月后,蒙牛、伊利和光明奶业三大巨头,在上周录制央视《对话》时集体对消费者道歉,并承诺不会因此上调价格。 来自三巨头的高管以现场喝奶的形式,首先向消费者证明,当前的牛奶是安全可放心饮用的。分析问题发生原因时,三企业均表示企业生产环节是安全的,将对奶源问题进行反思,并已出台措施,欲将此次出现问题的奶站环节,纳入到企业的产业链中。 [详细]

光明鼓吹无糖深陷"信誉门"

图片名称

因家中有高血糖老人,所以平时在饮食方面非常小心,日前在义乌某超市看到外包装上写着无乳糖牛奶字样的光明优舒无乳糖牛奶就买了一箱,但喝了一部分后发现,该牛奶的乳糖含量为每100毫升0.2克。 [详细]

"诽谤门"的主角仍是蒙牛

图片名称

几乎与"早熟门"同时,另一奶业巨头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对伊利旗下产品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进行有计划的舆论攻击。为什么有人斩钉截铁地表示"我绝对不会再买蒙牛",因为"没有底线的企业太可怕"。 [详细]

伊利掌门人涉嫌违法操作

2011年6月12日,网上现题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署名伊利集团原董事长助理张三林的万言举报信称,潘刚妻子及相关亲属成立公司,骗取、侵吞国有资产,利用内部消息炒作伊利股票。[详细]

乳业三巨头,你们的底线在哪里?

乳业新标倒退保护巨头利益

很多城市型乳品企业,在蛋白质含量和细菌数上,都已分别做到了3.0%以上和20万以下,达到了欧盟的乳制品标准。而新标准出台以后,另外一些乳业集团只要把这两个指标做到2.80%以上和200万以下,就可以和我们站在同等的水平线上竞争,这完全是不正当市场竞争。[详细]

所谓"纯天然"是在误导消费

现在,国家已经对"三聚氰胺"、"还原奶"等明令禁止了,但是前段时间,陕西省榆林市一小学又出现了"奶中毒"的事件,那么,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可能性,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奶中毒呢? [详细]

中国的奶业标准被伊利、蒙牛左右

制定乳业标准,行业内引发争议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一边倒的声音,就不正常了"。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奶业标准被伊利、蒙牛以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所左右。 [详细]

请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大企业应该实事求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但不能误导消费者。其实中国乳业有条件可以做得更好。 对于标准被降低的理由,消费者听不到合理的解释。[详细]

版权声明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策划:韩锋年、张仪

网友留言